椰林草舍

In the jungle, the mighty jungle, the lions sleep at night.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表扬温博

【椰按:2010年12月1日中午,我从南方来到首都机场转机,在3号航空站F岛的国际售票处,把在飞机上敲打的下列信件的PDF格式文件交给值班的赵磊。赵磊把文件复制到她工作用的计算机硬盘上。】

感谢和表扬温博

我们长期在国外居住和工作,近些年经常回国工作或休闲,多半都有频繁的国内航空旅行。如今航空业发达便捷,但有时仍会遇到一些问题,给旅行带来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其中一人在这次旅行(2010年11月9日至2010年12月3日)中,由于工作方面的变数较多,发生了一个连锁反应问题,要影响到后续的一些重要工作的旅程,乃至回美的归程。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打了许多电话,电话中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想帮助我们,但更多的情况我们感觉是推诿,有时明显地表现出专业能力不足以及态度上冷漠,结果是问题没有解决。

11月29日,时间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路过首都机场,准备顺便解决这个问题。起初,在一些柜台前,我们仍然遇到了与打电话同样的情况。最后,在3号航空站F岛的国际售票处那里,我们遇到了温博。温博针对有问题的旅行路线和方式进行了最优化的调整,很快地彻底理顺、解决了问题。温博的精湛的业务能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而她的友善的服务态度更令人难忘,在此特提出感谢和表扬。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服务质量问题,我们一些经常乘坐国际航班的朋友,已逐渐疏离国航。温博这一件事,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国航的服务重新认识。

温博头脑聪明、业务熟练、心地善良、彬彬有礼,是一个阳光女孩儿。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无论在事业方面还是在个人的生活方面,前途都应该无比美好。祝福她!

梁远放
(联络方法等信息)
谷新英
(联络方法等信息)

2010年12月1日于珠海至北京的飞机上

***************************************************
说明1:温博,国航地面服务部工作人员,在首都机场工作,通行证号码GHT3-08216086。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进一步点击图片会看到原大的图像。


说明2:本信件是写给公众的,拟呈国航有关负责人,并将在吉林大学海外校友论坛(http://www.juoaa.com/cgi-bin/JDforum/newMain.pl)等处做网上公布。作为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的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我们觉得有必要把温博所做的这件事情以及我们的感受写出来,公布出去,以使更多的人知道和支持这样的积极向上的人和事,为我们的社会更为健康做一点儿努力。

说明3:作者是吉林大学校友。


【后记:我在2010年12月1日路过北京时,由于北方若干城市有雾等原因,航班被大量修改、推迟、取消,我被困十几个小时,其间,为避免迟到可能带来的问题,赵磊做了许多努力。12月2日晚上,我从北方又来到北京转机时,出现了旅馆方面的问题,也是在F岛上工作的贾志鹏、黄亚维协助解决了问题。在此一并致谢。12月3日,当我在回美前最后一次走过F岛时,一位年长一些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她们已经读到了上述信件。】

椰子
2010年12月3日于纽约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正龙照虎(五)关于第七次接见红卫兵

【椰按】这几年,我回国多一些,发现说假话、造假已经形成了风气。包括食品和药品在内的有形物品的造假就不用说了,就说我直接接触的业界吧。经验、能力可以随意放大。项目可以胡编乱搞。论文可以大段抄袭。数据可以有目的地编造。学位可以由野鸡大学向有钱人销售,或者由正规大学向有权人奉送。笑诚不笑吹。

人类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造假是不可避免的,但造假能领风气之先、变为一种潜在的主流意识却不是社会常态。半个多世纪之前出现过一个经典的造假时代,是一个小高峰。想到那个时代,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街头那些梦幻一般的宣传画和被鬼使神差着的人们。诗曰:

土地深翻高炉高,
猎猎三面红旗飘,
彭黄张周发议论,
庐山一怒捆四妖。
(《流水二十韵: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之四)


当然,这两个时代形成造假的动因不一样,一个是政治幻想,一个是金钱。政治幻想的驱动力会随着幻想的破灭而结束;但对于金钱,古有欲壑难填之说,欲望被挑逗出来则绝难遏制。而且,现在的社会,技术更为进步、物资更为丰富、人更为自私无畏,所以造假更为多元化、更为不计后果、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

我读历史。我见到,涉史文字的总体质量越来越差,太多的扭曲,太多的信口开河,太多的无中生有、有而化无。有些事情,也就发生在几十年前,亲历者还大有人在,但流行于世的说法却面目全非。这部分地和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有关,这种普及使信息的制造、获得和传播过分容易,给人们提供了方便,这些人们中间自然包括别有用心的人以及不用心、浅薄或不负责任的传抄者。所以说,什么事都有利有弊。

下面这件事发生在44年前的1966年11月,事情不算大,但错得离谱。

【引文】11月11日的第七次检阅是个新花样,领袖不再坐车,而是由群众坐车。60多万红卫兵分乘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辆卡车,通过了天安门。车队长达30多里地。车队全部过完以后,30万群众又涌向天安门,然后毛主席乘车检阅了天安门广场上的150万红卫兵。

【标题】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每次挤掉的鞋袜都要拉走好几车

【作者】未见署名

【引处】凤凰网

【椰评】这是一个谎言。

第七次的接见和其他几次不同,分两批,分别发生在10日和11日,两天。10日那批的情形,类似引文中所述的11日,是红卫兵乘卡车通过天安门。11日那批,是红卫兵坐在长安街两侧,毛的车队从街上开过。我参加的是11日那批,正式说法是“第七次第二批”。

当时,我们被安排住在位于紫竹院公园里的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工程管理处。园中的林子里,有一座古塔,歪斜了,用绳子拦一圈,一个牌子上写着:“此塔危险,请勿靠近。”院内的一面墙上,有一张新贴的抄自北大或清华的大字报,开言就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个就是邓小平。此时,刘已经打到;邓则刚被毛左右的人授意学生加以打到,对我们来说是新鲜事。

绿化处住的红卫兵来自四面八方。10日的第一批接见我们没轮上,因为只有5000多辆解放牌卡车,装不了那么多人。用卡车是一种尝试,结果不成功,出了事故,死了人,第二天把我们这些没排上卡车的改成去坐大街了。吴德在自传中就使用卡车一事有详细德描述。

这一段引文是被当成第七次接见的全部描述放在文章里的,但它既没有描述完整又安错了日期,里面的数字和说法也非常可疑。

(1)当时言之凿凿、以后又持续说了许多年的5000多辆卡车何时成了6000多辆?

(2)60万红卫兵乘6000辆车就是说一车100人。不知作者有没有见过第一代解放牌卡车。

(3)“30万群众又涌向天安门,然后毛主席乘车检阅了天安门广场上的150万红卫兵。”这个分开说:

(3-1)一会儿“群众”,一会儿“红卫兵”。真别扭。好像毛主席能避开一些不是红卫兵的群众而只接见红卫兵似的。这里似乎有些吹毛求疵,但因和下面(3-3)有点儿关系,提一下。

(3-2)这30万是从“长达30多里地”、乘员60万的车队上跑下来的呢还是在广场周围自然形成的?

(3-3)假定群众”和“红卫兵”概念相等。这其余120万(150万减去30万)是原来就放到广场的?我知道的事实是,接见的时候北京的街道是戒严的。10日第一批时,我们这些汽车没装下的人是不许乱走的。在我们所在的方位,白石桥上站着解放军的岗哨,哪个去得了广场?上哪儿整120万人去?

引文这么个只有两句话的一小段就有这许多问题。全文估计有一万多字,不知承载了、传播着多少错误信息!

顺便说一下。为节约时间,我现在一般都设法少读没啥信息量、逻辑不清楚或者是不在兴趣内的文字。对于这篇文章,我首先快速扫描找到我参与过的那次接见,发现撒谎,文字亦拙劣,就对文章的其他部分兴趣索然了,只是简单地看了几眼,而就这几眼,也对那醒目的文革式歌德文风印象深刻,太熟悉了,仿佛又回到了“爹亲娘亲”哭爹喊娘的邪恶的时代。

再看标题。把文章中的一件小事拿来做标题,既不是中心思想,又无涉主要内容,只能是出于满足猎奇心理以招徕读者的动机。

这样的一篇低劣的文革宣传文章,在主人公死去44年之后出炉,能出自什么样的人之手呢?是无知的青年胡乱抄袭呢,还是同辈甚至更年长的文革余孽在重温旧梦呢?这就不得而知了。而就这样一篇文章,竟被许多网站、博客竞相转载,也是一个奇异的景色。联想到重庆发生的一些事情,联想到乌有之乡的一些言论,在在烘托着一个不祥的字。

在太史公的笔下,一个农人对项羽指点说:“左”。一字定乾坤。“左,左乃大泽也”,绝地。

当然,对于这些,谁又能怎么样呢?偶尔说说,属于闲扯,啥用没有,爱咋咋地,爱谁谁。

椰子
2010年11月5日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