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林草舍

In the jungle, the mighty jungle, the lions sleep at night.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

保作物种子,防全球灾难

佛家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形成就决定了毁灭。天道如此。但是,人类筚路蓝缕,发展到今天,诚属不易,是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于是,眼下活着的这些人就做些防备,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在可能的全球性灾难到来之前,有所作为,抵挡一阵子。

谚曰:民以食为天。

人们要在斯瓦尔巴德群岛(Archipelago of Svalbard)启动一座“末世仓廪”(Doomsday Vault),用来收藏本星球农作物的种子。此仓廪又被称为“食物的挪亚方舟”(Noah’s Ark of Food),正式名称是“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on the Norwegian island of Spitsbergen)。斯匹次卑尔根岛(Spitsbergen Island)是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最大岛。比尔·盖茨、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孟山都公司( Monsanto Corporation)、先正达基金会(Syngenta Foundation)、挪威政府等是投资者。

此群岛地属挪威,位在北极圈里,距极点仅1000公里,常年冰封,是北极熊的家园,离人类喧嚣的地方甚远。

此仓廪三叉戟形,楔入石灰石和砂岩的山体。仓廪内部的温度设在零下18度,即使冷冻系统失效,内部温度也不会高于零下3.5度。仓廪之基础高于现在的海平面130米,即使在全球变暖,格陵兰和南极的冰原融化的情况下,也不致被淹。仓廪之壳有防导弹、防地震设计,可抗6.4级地震(此地区地震历史纪录的最高者)。

种子来自世界各地现存的种子库。现存的种子库一般不具有此仓廪之优越条件,收藏种类也各有其限。注意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种子库被战争破坏,菲律宾的种子库毁于台风等事实,此一种子库的建立非常重要。动荡之地如巴基斯坦和肯尼亚,已经将种子样品送交。象银行一样,仓廪里面样品的所有权属于它们的来源国。

“同样的梦”网站转法新社2008年2月24日报道

“全球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网站。这里有更多的文字、图片,还有视频。

斯瓦尔巴德群岛的位置


老椰子
2008年2月26日于纽约

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

推荐一本网上的书

买来和读完The Epic of Mount Everest后,在一个很有趣的网站Mountain-Portal上发现了全书,其中的图片质量与书上的几乎相同,很难得。

译注开头几段:

荣赫鹏著:珠穆朗玛史诗(The Epic of Mount Everest)

第一章 想法

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1]是世界第一高峰,高29002英尺。许多人还知道,为了攀登这一山峰,有两个英国人丧失了他们的生命;这两个人,马洛里和欧文,‘最后被看到正向峰顶有力冲刺’;这时距峰顶800英尺,所以他们肯定非常接近,也许事实上已经登上了峰顶。

这是如何成就的;诺顿是如何在没携带氧气的情况下到达了28100英尺,而他的伙伴萨莫威尔和他只差了一百英尺;欧代尔,也没有携带氧气,如何连续两次到达了27000英尺,而如果有足够的搬运工的话,他应已登上峰顶本身了;喜马拉雅搬运工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技能,把物品搬运到接近27000英尺的地方;而所有这些是如何地成就于一种困难的状况之下,即,在登山队遭受了罕见的暴风雪袭击,在21000英尺的海拔高度忍受了零下24度的严寒之后,最为了不起的是,在诺顿、萨莫威尔和马洛里返回抢救了在23000英尺的高度上被困在一座冰川的四位喜马拉雅搬运工-这用掉了他们的精力的最佳部份-之后;这就是现在要讲的故事。[2]

首先是关于这些人头脑中的想法-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想法。

当我们看到一座山丘,我们迟早要被鼓惑着去试探并登上山顶。我们不能让它永远站在那里无人攀爬。部分的理由是我们想见识山顶上的视野。但是,更为根本的是,这座山丘对我们来讲代表了一种挑战。我们一定会与之竞争,证明我们可以登上山顶-证明给我们自己看,证明给我们的邻居看。我们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显示我们的本事。登顶是个苦差事,但我们却愿意干。我们在做一件事,这件事使我们感到自豪,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

但是,当我们初次见到珠穆朗玛峰时,这却是一个不同的命题。我们连做梦都想不到要到那山顶上去。它直直地耸立在那里,插入青天,远非人所能及。对我们来说,它就是这样的。成亿的印度人世世代代仰望着喜马拉雅的那些大山,从来没敢想过要去爬哪怕是其中较小的那些,更不用说那个所有大山中的王者了。他们会耐力十足地忍受异常可怕的苦难,从酷热的印度平原衣衫单薄地行走到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冰川旁的某个朝圣之处。他们由此所遭受的全部苦难绝不少于任何一个珠穆朗玛登山者。但是,对于攀登大山,即使是想法也都从来也没有进入过他们的头脑。甚至那些终生住在山里的彪悍的居民们也是如此。他们在体能上具备登上最高峰峰顶的条件,这一点已经被事实证明,这个事实就是他们在1924年把物品搬运到差不多27000英尺的地方。能把物品搬运到那样的高度,就能空身登上29000英尺。可是,对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想法,他们就是兴趣索然。

那么,为什么来自北方大海中的岛民会来干这种事情呢?... ...

原文全书在这里。

————————————————————
注:

[1] 珠穆朗玛峰早有其名。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皇舆全览图》上此峰标作“朱母郎马阿林”。十九世纪中,英国人在印度平原上远距离测出珠峰的高度,后来以测量局长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 1790-1866)的姓氏命名珠峰。在国外,这个名称较常用。1952年中国政府规定珠峰名称的正式写法为珠穆朗玛峰。额菲尔士之于珠穆朗玛类似于福摩萨之于台湾,即使是翻译,也应以使用其固有藏语名称为恰。

[2] 此段提到的事,都是1924年冲顶的最佳结果,而事实上此书也包括此前数年的工作,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和阿尔卑斯俱乐部所领导的整个攀登活动的总结。

简单地说,1924年冲顶是这样的:途中,四位喜马拉雅搬运工被困,队长诺顿上校亲自带领主力队员萨莫威尔和马洛里去搭救他们,展示了阿尔卑斯登山家们的良心和技艺,但也因此而耗费精力不少。

随后,马洛里和布鲁斯作为第一梯队准备冲顶,但是在25000英尺的五号营地无法说服搬运工协助去27000英尺处建六号营地-人们都冻透了-无功而返。布鲁斯冻掉了脚指头。

诺顿和萨莫威尔为第二梯队。马、布和诺、萨在路上擦肩而过。诺顿会做思想工作,在五号营地成功地说服了三名搬运工把一个只容二人的小帐篷和一些物品运到接近27000英尺处建立了六号营地。他和萨莫威尔从六号营地出发。他本人到达了28100英尺处,萨莫威尔到达了28000英尺处,双双体力耗尽返回。诺顿随后雪盲。

又随后,马洛里和欧文(布鲁斯已经垮了)携带氧气来到六号营地。欧代尔作为接应来到五号营地。现在,两个高营地只有此三人,其他人员都在四号营地(North Col)或以下。

天气转坏,有雪和雾。早上,马洛里和欧文冲顶,欧代尔从五号营地去六号营地“观敌料阵”,途中在云雾开散的一刻看到远方高处的山脊上有两个身影在快速行进,这是世人见到这两位英雄的最后一眼(当然,美国人在1999年刻意寻找,居然找到了马洛里冰冻了七十五年的尸体。尸体保存良好,腰系断绳,右腿折断,双手死抠地面,意在停止滑落)。欧代尔怀着悲情,孤身一人在五号营地和六号营地之间上下两次寻觅... ...

人们事后诸葛亮,说如果下述之一成立,就可能在1924年登顶了。

1。马洛里不选择欧文而选择经验比较丰富、身体适应较好的欧代尔(欧文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发时有点儿嗓子疼,但他体力好,还比较会修理氧气设备。欧代尔身体适应较好,而觉得氧气是个负担,不想带氧气。马洛里对欧代尔适应较好的情况当时不了解,而且已经先组好队了,他也不能把兴致极高的欧文给随意拿下来)。

2。由欧文和欧代尔组队(马洛里曾在23000英尺的高度上搭救搬运工耗力太多,二欧则没有。但是,马洛里是登山队的精神核心,如乔丹之于公牛,技术、经验均为第一,难以没有他)。

3。欧代尔当晚住六号营地,第二天自己一人上(小帐篷只容二人,不能不走,谁知道伙伴去而不返呢?所以他还是下去了,空出帐篷给可能在晚上回来的两位同伴)。

老椰子
2006年于纽约

2008年2月17日星期日

关于“平行志愿”

计算机是公正的,比所有的人都公正。

有报道说,教育部今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

此项推广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高考录取格局,显然对高分考生有利。这是个进步,但是只是个小修小补,设计思想仍然在原有的思维小圈子里徘徊。

高考录取问题离不开国内的社会环境特点,其中包括:

(1)社会风气腐败。这表现在许多人利用法规的空隙谋私。
(2)权力高度集中。这使得建立和实施严规峻法成为可能。
(3)经济发展迅速。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有这些特点,国外的成例不能照搬,自己的常规要相应改变,要立新法,立简法,立严法。新法设计的总原则应该是:

(1)为社会恰当选材。
(2)让考生公平竞争。

具体的原则应该包括:

(1)不搞小修小补、各自为政。录取过程要简单化。
(2)停止种群歧视、地区特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3)用高度机械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排除人工干预。

以一个严格的算法为核心的统一的网络数据库并行处理系统的建立是实现上述原则的技术基础。年前,我写过一个算法,其原则可被概括为:以志愿分类,按分数排序,分梯次录取。我不了解国内现在的有关处理过程的详细情况。我相信国内的专家经验丰富、视野宽阔,如果愿意的话,就会写出更切合实际的东西。

我总觉得,计算机是公正的,比所有的人都公正。当然,要做正确的或者接近正确的事情,计算机需要正确的或者接近正确的指令。

老椰子
2008年2月17日于纽约


中国新闻网2月15日报道

教育部近日表示,今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

以前考生只能填报一个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即使他的分数达到或远远高于第二志愿所报学校的录取线,也只有在这所学校第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录取。这就使考生第一志愿落空后,其他志愿落选的可能性非常大。

北京大学教授高考咨询专家孙东东说:“我们过去的原则叫什么呢,叫分数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数,那么实行平行志愿以后呢,志愿是依据,分数是前提。”

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科研处张江琳说:“那么对考生来讲,他机会就是增加了,不像过去,只有一个第一志愿,他的机会只有一次,现在有相当于三个第一志愿,等于机会有三次。”

目前,我国已有湖南、江苏、浙江等省份在高考招生录取中采用平行志愿。今年,上海、北京两市也将推行平行志愿。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今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不过,由于各省份具体情况不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由各省份自主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