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林草舍

In the jungle, the mighty jungle, the lions sleep at night.

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

民族的熔炉

2006年夏,友人之子、拉特格斯大学学生周寅去乌孜别克斯坦教英语,带回摄影作品。这张照片中的两个女孩子应该是他的学生。


点击看原大图片

中亚,天然的民族的熔炉,东方人和西方人脚踏实地地来这里相遇。乌孜别克斯坦是熔炉的核心。费尔干纳盆地是核心的核心。


点击看原大图片

丝绸之路和宋代的亚洲


点击看原大图片

和其他中亚民族一样,乌孜别克人的族源复杂。蒙元时代,钦察汗国属下的乌孜别克汗兴盛,人名作了族名。帖木尔帝国衰败,乌孜别克人来到这里,在咸海和费尔干纳盆地之间,在锡尔河和阿姆河两岸,在古国花拉子模的部分故地,围绕着古城布哈拉、撒马尔罕、塔什干、安集延、乌尔根奇(玉龙杰赤),建立了汗国布哈拉、希瓦、浩罕,成了当地居民的主体。而既然来到了农业区,傍着丝绸之路,牧民就转为农民、工匠、商人。

后来,俄罗斯的骑兵炮队、英国的间谍商团纷纷赶来。布哈拉、希瓦、浩罕和周围的中亚邻居,主要包括三帐的哈萨克汗国、土库曼人、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都先后被俄国吞并。在此之前,浩罕扶植的和卓的后代张格尔等和浩罕军人阿古柏曾屡次侵入新疆,但都以失败告终,东向的扩展没有成功。

苏联统治时期的民族鉴别工作把中亚人民细细分开,划地为界,还出现了飞地。现在,各国一独立,就按苏联的分法各自为国了。昔日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国的部分地区就是今天的乌孜别克斯坦。

俄苏统治乌孜别克斯坦一百大多年,文化相互影响(主要是乌的俄化),人口进一步混杂。现在,在乌孜别克斯坦有7%的俄罗斯人,这些人将逐渐融入占人口70%的主流民族乌孜别克。

老椰子
2006年9月13日于纽约

回到首页顶部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